时间:2022/9/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电影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之中,它经历了种种风格和流派,从卢米埃尔到梅里爱,从先锋派到新好莱坞,再到现在的后现代电影,每一种流派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电影思想和电影精神,但是历史的力量不可估量,它们只能成为留在浩瀚影史天空中的点点繁星,而且这种情况还会继续伴随电影的发展,并使它成为人们心目中完美却又饱含争议的艺术品。有一种电影元素自诞生以来就在不断发展,那就是音乐。如果说声音在开始阶段受到人们的质疑,是之后才发展起来的话,

那么音乐就是从诞生(这里指在电影当中)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的,只不过最初人们对电影音乐的理解比较肤浅,对它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最初的电影音乐是为电影进行现场伴奏,主要是观众喜欢的流行音乐(也会有古典乐),有时甚至会出现影片内容和音乐情绪完全不符的情况,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尽管如此,观众还是乐此不疲。究其原因,有一种解释为音乐的伴奏是为了掩盖当时笨重的机器放映噪声:另一种是满足人们视听合一的本能。因此,伴奏音乐成为最早的电影音乐。随着声音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音乐也在不断完善,到了上世纪20年代末,

音乐已经成为电影的一项重要元素,被单独抽离出来评价与欣赏。30年代诞生了一大批电影配乐大师,如马克斯坦纳《乱世佳人》、瓦尔特利(《西兰之歌》)、约翰格林伍德(《阿兰的人》)等,后来还出现了电影音乐理论方面的著作《电影音乐:对历史、美学、技巧的特征和发展可能性的总结》。到了40年代,《公民凯恩》的原声音乐得到业界认可并大受好评,而《魂断蓝桥》的配乐也得到观众的喜爱。50年代之后,电影音乐有了长足的发展,更多的专著涌现了出来,技术也更加完善,使得欣赏电影音乐成为了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

进入9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国外的电影原声唱片,之前从来没有此类之举(国外早就有发行电影原声音乐的案例),这也证明了电影原声音乐进入了属于自己的新纪元,成为电影商业运作的一部分。众所周知,和文学、美术一样,音乐是一门古老且成熟的艺术形式。人类对音乐似乎有种与生俱来的天分与热情,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会成为人类生活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拥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却没有外部轮廓特征,看不到也摸不着,只能凭耳朵听,凭心灵揣摩,它具体却又抽象,朴实而又华丽,平静且又多变,

我们无法用语言具体地描述它。了解它的唯一途径就是“听”。每一首乐曲都有自身的旋律和节奏特点,所描述的画面以及要表述的情感都是不一样的,在情感方面,它不需遵守任何规则,完全自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纯音乐。如果把音乐放到电影中,很显然是想借助音乐的力量使电影更加丰富,在情感表达上能够达到另一个高度。如此看来,电影音乐就没有那么“自由”,必须在固定的主题之下进行创作。

随之而来就有一个难题:音乐是听觉艺术,而电影主要是用画面作为语言来表述思想的,虽然“声画合一”是人类的本能习惯,但总要有一个方法将声和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某一种效果才能被人认可。这就要涉及到电影音乐的特点了,只有特点相吻合或互补才能最大限度地表现电影思想,那么,电影音乐到底有哪些特点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14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