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在年播出以来,到现在已经经历了30个年头,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的成长,而这部剧里面的歌曲和配乐更是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也许您不会想到,无论是刚刚您听到的云宫迅音,还是敢问路在何方,女儿情等脍炙人口的歌都是由作曲家许镜清一人所作。这部剧里的14首歌曲,33段配乐也都是由他一人包办的。年的春天,在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担任音乐设计的许镜清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通知他去中央电视台参加一个电视剧配乐,第二天许镜清才知道,找他来是要为正在拍摄的20集电视剧西游记聘选作曲。许镜清在被推荐给西游记剧组之前,主要为一些农业科教片进行配乐创作,没有为电视剧配乐的经验,再加上当时的电视剧一般也就是五六集。 这一下听说西游记预计到拍摄几十集,当然让许镜清吓了一大跳,他心想,自己这样的无名之辈只怕很难中选,但机会就在眼前,许镜清还是决定试一试。没想到这一试就让他开启了一段与西游记密不可分的传奇之路。这首曲子名叫欢乐的花果山,许镜清大胆创新,将传统乐器与电子器乐结合,用中西合璧的形式凸显了欢快的魔幻效果。电视剧西游记的导演杨洁在录音室一听到这首欢乐的花果山,就眼前一亮,立刻说道,就是这个为这段音乐是谁写的?负责甄选的音乐编辑说许镜清。这个人没什么名气!杨洁导演听到后,毫不迟疑地说,不用名气,只要能把这个音乐写好,这就是西游记的音乐就这样,在杨洁导演的慧眼识珠之下,许镜清成为了西游记的作曲。 而直到许镜清进组后才知道,早有七位有名的作曲家,已经为西游记的前几集是写过配乐了。他们有的用交响乐,有的用民乐,可以说都使出了十八般武艺,没想到杨杰导演都不满意,直到听到许镜清的这首欢乐的花果山,许镜清这下更是觉得既激动又紧张。就在许镜清刚接下重任的时候,杨洁导演一个重磅炸弹又丢了过来。之前有一个专门为西游记所做的片头曲却被杨洁导演也否决了,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许镜清写一个2分40秒的音乐当片头曲。西游记这部鸿篇巨着,包括一百个章回上百个人物,要用一段没有歌词的音乐来总领整部西游记的意境,谈何容易。徐静青问导演杨洁片头曲,她想要一个怎样的风格,没想到杨洁说,你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这可把许镜清说懵了。 许镜清又问,那画面怎么办呢?杨杰说画面根据你的音乐来配。这下完了,连个框框都没有。许镜清第一次感到无从下笔,想着杨洁导演的话更是压力陡增。他冥思苦想了好长时间都没有一丝头绪,可没想到就在一天早上,许镜清从一群敲着饭盒的工人那里得到了宝贵的灵感。这天许镜清刚刚起床,大脑还是一片空白。这时窗外刚好有一群工人路过,他们每个人手上都拿着一个铝饭盒,有几个人还拿着手里的筷子,铛铛的敲着饭盒,嘴里哼着小曲,的到底是什么曲子,许镜清一点都没听清,他只注意到敲着饭盒的铛铛声,这有着强烈节奏感的声音,突然给了他莫大的灵感。许镜清仿佛茅塞顿开,他想,既然杨洁导演不给我画面,那么我就可以大胆地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创作。 许镜清在完成乐谱后就一直苦苦思索,该用怎样的方式来演奏这段曲子,才能完美呈现西游记中那一幕幕奇幻的画面。有一次许镜清去录音,在听到电子鼓的声音时,他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孙悟空腾云驾雾拔地而起的画面。这一下打开了许镜清的思路,他大胆启用电声乐器,将电子鼓合成器与铜管古筝,中国堂鼓等中西乐器巧妙结合。就这样中国电视剧史上第一首混合了电声音乐和民乐的片头曲就诞生了。整个乐曲有两条线,一条是管弦乐的钢线,一条是女声的柔线。许镜清说管弦乐传递的是一种正义感力量感,而柔线是美的是空灵的,是九天上的宫阙是笼罩了西游记的神仙色彩。 面对这样的创新,在当时就有人提出了异议,说西游记是中国的传统名着,怎么能用电声做这个音乐呢?电声不是中国的,是西方的这可不行。面对质疑声,杨洁导演表态了,她说,片头取得突破和创新,让整段旋律充满神韵,你让我在剪辑画面时如鱼得水。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取经路上,师徒四人的正义果敢,先攻的飘渺梦幻,这一切都在音乐与画面剪辑的配合中完美呈现。有了杨洁导演的肯定,许镜清也有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这首歌在刚健舒展高亢苍凉的曲调中,描绘出了取经路上的艰难和师徒四人百折不回的风貌,使人不禁为之动容,在电视剧西游记红遍全国的同时,这首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也随之传唱大江南北,简简单单的歌词却蕴含着无限哲思,许镜清曾说,这首歌是他倾注情感最多的一曲。 从年年底拿到词的那一刻起,许镜清就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将最丰富的内涵赋予这首歌。当他拿着歌词搭上公车回家,在车上看到窗外,在漂亮的雪花中,推着车的小摊小贩和冻得直搓手,他们面前正在贩卖的热气腾腾的食物时,许镜清怔住了,他一下子坠入到回忆中,出生在东北小镇的许镜清从小热爱音乐,但没有条件接受专业训练,他凭借出众的音乐天分,在老师的推荐下报考了哈尔滨艺术学院作曲系。因为父亲去世得较早,许镜清高中毕业之后,本打算挑起生活的重担,为母亲分忧,但是为了儿子的前程,母亲坚持让他继续深造生活,再苦也要做儿子坚强的后盾。就这样,许镜清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在作曲系的报考中考入三甲,顺利进入专业院校的学习,看着寒冬腊月,还在雪地里努力讨生活的摊贩,许镜清仿佛是看到了为供自己念书辛勤劳作的母亲,就在许镜清心头一酸,忍不住感叹,母亲的慈爱,人生的苦难时。 一段旋律突然飘过了他的脑海,心里激动的许镜清想立即将旋律记录下来,可身上既没有纸,也没有笔,他灵机一动,把一盒烟倒出来,拆开烟盒,有了纸,他赶紧下车,从一个过路的小朋友借了一支铅笔,把动人的旋律记在了卷烟盒上。回来之后趴在办公桌上,从第一句你挑着担,我牵着马,一气呵成,谱成了这首敢问路在何方?然而,如今在我们听来可以称之为是西游记完美压卷之作的,敢问路在何方在当时还曾受到了不少的质疑。在版西游记播出后,海内外90%的华人都听过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而且还能哼唱,可是在最初的11集的片尾,演唱这首歌的并不是歌唱家蒋大为,而是一个女生。听到的这首既熟悉又陌生的,敢问路在何方。正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年播出时所用的版本。你没听错。咱们前面说过,最开始问路在何方,并不是蒋大为唱,而是由张暴默演唱。 电视剧播出以后,片尾曲在红遍大江南北的同时也饱受争议,许多人觉得片尾曲太过温柔,不能烘托出传统名着的大气沧桑。为此杨洁导演决定,既然觉得太过温柔,那咱们就录一版阳刚的男生版的,敢问路在何方?为了选出最适合唱这首敢问路在何方的声音,杨洁导演和许镜清每天都要面试十几个歌手。直到有一天许镜清和杨洁在中央电视台的老录音棚里偶然碰到蒋大为,许镜清就问他愿不愿意试唱一下西游记的主题歌,蒋大为说,这首歌我女儿早就会唱,我还不会唱,我试试看,没想到蒋大为这首跟女儿学唱的歌最终却大获成功,蒋大为版的敢问路在何方,磅礴大气,将旋律和歌词表现的淋漓尽致,获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最终成为了传唱不衰的一个版本。翻开八六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插曲目录,咱们可以看到作曲那一栏全是许镜清,作词那一栏几乎也都全写着阎肃的名字。 著名作家电影编剧苏叔阳曾评价过阎肃的作品,他说,阎肃弄出来的歌词大白话的居多,但他的大白话也满是俗中见雅,耐人寻味!西游记这样瑰丽奇幻的电视剧中的插曲大都风格迥异,敢问路在何方?就是这样,再简单直白中饱含沧桑。而另一首大圣歌却字字铿锵,让人觉得痛快淋漓。这首歌出现在孙悟空大闹天宫被捉,太上老君将它放到炼丹炉中,用三昧真火焚烧却毫发无损的情节中,随着孙大圣登翻炼丹炉,这首歌有力的响起,让人顿时感受到了孙悟空不畏强权,以一己之全力对抗高压统治的桀骜果敢。是整个剧情发展到这里已经山雨欲来风满楼,就好像只有这样一曲高昂而充满着战斗力的主题音乐,好像只有这样具有生命力的一首歌曲,才能发现所酝酿着的一切。敢问路在何方和大圣歌已经是风格大不相同了,而在第十集三打白骨精的最后,孙悟空为救师父三次击杀幻化成人形的白骨精,而不明真相的唐僧就要将他逐出师门,阎肃揣摩悟空的心思,为伤心委屈不甘愤懑的孙悟空又度身定做了一首吹不散这点点愁。 这点点愁吹不散,伴随着孙悟空脸上痛苦的表情,枇杷露下了几个重音,形象地表现了他这时所受的打击。然乐队齐奏展宽的音响,将这种痛楚渲染到极致,孙悟空紧紧握着枇杷,一把将它扯碎,在逐渐由激烈转向,沉缓的乐声中,唱起了哀怨惆怅,吹不散这点点愁,一种不能抑制的伤痛便跃然而出,一首歌并宛如一首诗,阎肃老师的作词功力,让人不得不服。也正是因为这两位黄金搭档的通力合作,才造就了西游记中这一首首的经典歌曲。西游记年在中央电视台集中播出,才播到一半,观众就打进电话表示这是制作最好的影视作品。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不但在我国人人喜闻乐见,而且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享有盛誉,被人们称作传世佳作,而这部片子的音乐也成为艺术宝库的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它又像一股明净清澈的溪水涓涓流入人们的心田,给人以纯美的享受,奇妙的遐思。作为一部20世纪80年代初的影视作品,他开创了电子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相配合的先河,成为了中国的影视音乐道路的一名向导。而在剧中各处所使用的背景音效,则通过电声处理的方法,丰富了其对剧情的表现力,对当时的人们而言,则又增添了一份新奇感,加强了此剧对观众的吸引力。或许生活不过是另一场戏行,人生路上的种种崎岖坎坷,正如唐僧师徒四人所经历的81难,一个人的一生总要经历那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踏平坎坷成大道,一路豪歌向天涯,如今30年过去,八六版西游记也已被重播多次,而这些经典歌曲也在寒暑假的一次次重播中,伴随我们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长。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1326.html |